close

  記者:同樣是尊貴的女性,為什麼就沒有“王后夢”,而是“公主夢”呢?
  汪冰:王后為人妻、為人母,負有家庭和社會責任,公主只要被寵愛就可以了,而且公主意味著尚未出嫁,年紀小,也和夢開始時的年齡相符。
  記者:家庭環境對“公主病”有什麼影響?
  汪冰: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女孩從小就被像公主一樣對待,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使她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公主,變得唯我獨尊。另一種情況正好相反,從小沒有人愛她,於是只能自己愛自己,自己把自己當公主,然後證明給別人看,程度沒控制好,就陷入自戀循環。
   記者: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是“女孩要富養”,這是否也是“公主病”的誘因之一?
  汪冰:家境好壞和“公主病”沒有必然聯繫,關鍵是父母能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我對“女孩要富養”的理解,是讓她從小把各種糖都吃了,長大後就不會因為別人的一顆糖而出賣自己。但這並不等於讓女孩認為得到的東西都是理所應當的。
  記者:有人明知道自己有“公主病”,為什麼仍然我行我素?
  汪冰:第一,得“公主病”的人可能對社會是恐懼的,於是通過穿著打扮和一些行為方式來逃避成熟——扮成公主就像退回到兒童階段,可以得到周圍人的關心照顧。
  第二,的確有人吃她這一套,她能從“扮公主”中獲得實際好處。有朋友告訴我,他單位來了一個大三的女實習生,什麼活兒都不乾,就是嘴特別甜,整天哥哥長哥哥短。她還很聰明,知道每個人都擅長做什麼。很快,整個部門的男人都圍著她轉,幫她做各種事,而且以為她賣命為榮,甚至“競爭上崗”。所以,能把“公主病”一直得下去的人其實是很厲害的,她善於製造游戲規則,並且讓一些人甘願配合。但如果把她一個人扔到非洲最原始的農村去,這病估計馬上能好。
  第三,有“公主病”的人,沒有把別人當成和自己平等的人,她從不平等中獲得了優越感。如果她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也就不是公主了。而且她一旦被身邊的人邊緣化,往往不會自省,反而告訴自己:“別人為什麼不理我,因為我是公主,他們嫉妒,都是他們的錯,我沒錯。”
  記者:“公主病”能治嗎?
  汪冰:在她願意治的前提下,首先,學會感謝,懂得別人對你的每一分好都不是應該的;其次,學會道歉,這樣即使有病,發作到一定程度,自覺地道個歉,別人也會原諒;最後,邀請別人做你的鏡子,學會換位思考,可以多問別人“你突然不理我,是不是生氣了”、“下次我再做錯什麼說錯什麼,告訴我好嗎”……
  記者:一個題外話,你喜歡什麼樣的公主?
  汪冰:我喜歡《羅馬假日》中的安妮公主。我們所說的公主夢可能只傳達了享受權利的一面,而忽略了承擔義務的一面。你看安妮公主其實很辛苦,要守很多規矩,承擔很多責任,而其實她對每個人都很尊敬,這是一種“範兒”。
  我很喜歡一句話:“當你站到最高處,就不用和旁人擁擠。”真正有公主夢的姑娘,應該使自己的內心站在高處,寬容待人,通過付出來獲得幸福。
  相關文章:
    (原標題:打破“公主病”的游戲規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99yyuo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