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 劉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決定性”作用的提法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註。
      “以往談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時,說的是‘基礎性’,現在用‘決定性’的表述,使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取向更加鮮明,將牽引經濟體制改革的升級。”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聶高民認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指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從“基礎性”升級到“決定性”,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理論突破,抓住了下一步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和核心,有助於解決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聶高民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在於,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直接干預還是過多,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還是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經濟的活力、效率因此受到了影響。這次決定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非常有針對性的。
      決定強調,必須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
      “中國經濟的市場化改革還有待進一步推進,特別是要素市場的市場化改革滯後,這是下一步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聶高民說。
      專家們普遍認為,從廣義的要素市場看,資本、土地、勞動力、資源、貨幣、技術等等,往往存在著二元結構、政府定價或玻璃門、彈簧門。要素市場的市場化改革滯後,成為制約中國經濟活力、阻礙轉型升級的根本原因之一。
      決定在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方面提出五個任務: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這五個任務都關係到要素市場的市場化改革。”聶高民說,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瞄準的是資本要素市場的準入問題;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針對的是資源要素;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指向土地要素;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將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理順貨幣要素;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將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激活技術要素。
      要實現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改革的任務還很繁重。聶高民認為,三個方面的改革非常重要:政府改革、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破除城鄉二元結構。
      在政府改革方面,聶高民認為,政府要減少或退出直接配置市場資源。要進一步創新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手段要減少,經濟手段要規範,法律手段要強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改革已經在堅定推動。
      在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方面,決定明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聶高民認為,這將為徹底實現政企分開、真正平等使用生產要素打開大門。
      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方面,聶高民認為,下一步要在改革戶籍制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等方面發力,把長期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問題變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
      “在這次的決定中,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取向非常堅定,為下一步相關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作出了重大決策部署,可以預見經濟體制改革將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王軍說。  (原標題:專家解讀: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99yyuo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